科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知识
近期,青岛市发生聚集性反弹疫情,青岛市反弹疫情再次警告我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秋冬来临,广大市民也应从自身做起,加强防控意识,强化科普学习,提高防控能力,坚决防止秋冬季疫情反弹。
1、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
冠状病毒是一种单股正链 RNA 病毒,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大类病毒,因病毒包膜上有向四周伸出的突起,形如花冠而得名。
冠状病毒与人和动物的多种疾病有关,可引起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疾病,如严重急性呼吸综合(SARS)和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
动物冠状病毒包括哺乳动物冠状病毒和禽冠状病毒,可感染蝙蝠等哺乳动物和禽鸟类,人类接触、加工、食用一些野生动物,有可能导致冠状病毒跨物种传播,引发人类疾病。
此次疫情防控中,从武汉市初发的不明原因肺炎患者下呼吸道分离出的病毒为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基因特征与 SARS 相关的冠状病毒和 MERS 相关的冠状病毒有明显区别。国家卫生健康委将该病毒命名为“新型冠状病毒”,将该病毒引发的肺炎命名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英文名称为 COVID-19。新型冠状病毒究竟通过何种动物媒介传染给人,仍有待进一步研究。对冠状病毒理化特性的认识多来自对 SARS-Cov 和 MERS-Cov 的研究。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30 分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
2、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指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肌痛和腹泻等症状。重症患者多在发病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
值得注意的是重型、危重型患者病程中可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部分儿童及新生儿病例症状可不典型,表现为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或仅表现为精神弱、呼吸急促。轻型患者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等,无肺炎表现。从目前收治的病例情况看,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老年人和有慢性基础疾病者预后较差。患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孕产妇临床过程与同龄患者相近。儿童病例症状相对较轻。
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与流感、普通感冒有什么区别?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症状与普通感冒和流感存在一定的差别。三者的病原体和临床表现不同。
普通感冒主要由鼻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引起,常见症状为鼻塞、流涕、打喷嚏等上呼吸道症状,无明显发热、乏力、头痛、关节痛、周身不适、食欲不振等症状,一般上呼吸道症状较重,但全身表现较轻。
流感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发病急,会出现高热、咽喉痛、头痛、肌肉酸痛、乏力、食欲下降等症状。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主要症状是发热、干咳、乏力,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肌痛和腹泻等症状,重症患者多在发病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轻症患者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等,无肺炎表现。
4.什么是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
(1)疑似病例结合下述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综合分析:1)流行病学史
①发病前14天内有武汉市及周边地区,或境内其他有病例报告社区,或境外疫情严重国家或地区的的旅行史或居住史;
②发病前14天内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核酸检测阳性者)有接触史;
③发病前14天内曾接触过来自武汉市及周边地区,或境内其他有病例报告的社区,或境外疫情严重国家或地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
④聚集性发病:14 天内在小范围内(如家庭、办公室、学校班级、车间等场所),出现2例及以上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的病例。
2)临床表现
①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
②具有新冠肺炎影像学特征;
③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
有流行病学史中的任何 1 条,且符合临床表现中的任意 2 条。
无明确流行病学史的,符合临床表现中的 3 条。
(2)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具备以下病原学或血清学证据之一者:
1)实时荧光 RT-PCR 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
2)病毒基因测序,与已知的新型冠状病毒高度同源;
3)血清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 IgM抗体和 IgG抗体阳性;血清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G抗体由阴性转为阳性或恢复期较急性期4倍及以上升高。
5.什么是无症状感染者?
无症状感染者是指人已经感染了病毒,但无临床症状,呼吸道等标本新型冠状病毒病原学或血清特异性IgM抗体检测阳性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者筛查、聚集性疫情调查和传染源追踪调查等途径发现。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
6.什么是聚集性疫情?
聚集性疫情是指 14 天内在小范围内(如家庭、办公室、学校班级、车间等)出现 2 例及以上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且存在人际传播的可能性,或共同暴露而感染的可能性。